起名要郑重 不要草率

——读退党网站编辑部文章有感

Twitter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二零一五年八月十四日】明慧网二零一五年八月一日刊登了退党网站编辑部的文章《三退署名必须严肃郑重 不能草率》,看后颇为感慨,为三退署名的严重问题忧心,也深切体会到退党网站同修的艰辛和不易。

明慧编辑部几年前就发文指出,劝退中为世人取化名时的草率行事使退党登记的可信度受到影响,也影响了大法弟子讲真相救人。同时严肃指出:“为保持退党的严肃性,今后取名仍草率胡来的,退党网站将不予登记,后果由当事常人和当事学员自负。特此提醒。”

“后果自负”!这是相当严重的警告。试想,这个当事常人因为你起了不合格的化名而没被退党网站记录,没有被认可,将来他的生命有救吗?如果没救,这个人命关天的责任谁担当的起呀!那为什么在这样严肃的提醒之后,有人还是不管不顾,我行我素,致使目前起化名时草率行事等现象越来越严重呢?

我认为除了同修自身修炼状态的原因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了邪党文化的毒害。在三退署名上的草率行事就是这种变异的表现。

一、救人应当尊重人,人的姓名是一种尊严,不应草率命名

中国许多古老的姓氏源远流长,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把《百家姓》作为儿童启蒙读物,在全世界可能是独一无二的。中国人对姓氏名字自古以来都很珍重,甚至固守,所谓“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古人不但有“姓”有“名”,还有“字”,相当讲究。过去在农村,平民家的孩子生下来就叫“二狗”、“三娃”什么的,到上学时,由学堂里的先生给起个大名,也叫“学名”。有“学名”是引以为荣的事。富贵人家有的专门给孩子起个贫贱小名,说是为了好养活,但正规的大号一定是从小就有的。

时至今日,很多地方还保留着传统的命名方式,家族中同辈人名字的第一个字都一样,一看名字就知道这个人在家族中的辈份,以及亲属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中国人认祖归宗、薪火相传的传统观念的表现,也是民族文化的血脉根深蒂固,绵延不断的反映。

传统文化中,起名者多是长辈、老师、阴阳先生等,其他人没有资格。

与此相反,不少从邪党延安时期过来的老干部名字没有姓,只是两个字,据说是到延安以后自己改了名,以示与旧社会旧家庭决裂。可见,人的名字不单单是几个字,它与文化和传统密切相关。

邪党就是要割裂人与传统文化的联系。你看现在的常人,养的猫猫狗狗都有好听的名字,而给自己起的那些网名,却很怪,甚至污秽不堪,这是文化败坏到如此地步了。

那么,作为大法弟子,我们在三退署名问题上也要讲传统文化,要走正,不能太随便,草率命名是对人的不尊重。生命可贵你才去救,当然要尊重。我们认真严肃对待署名,会使常人感觉到这件生死攸关大事的严肃性。如果我们信口给个化名,化名本身又不象正规名字,会让人感觉这事不是真的,无所谓,就点头同意,应付了事,其实不一定真的明白了真相,这样劝退数量可能不少,可是质量究竟如何呢?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是一定要有姓的,所以,我们在劝三退时应尽可能了解对方的姓,这样即使名字用化名,加上姓也是一个正常的名字。没有姓,只叫“如意”、“吉祥”什么的,给人感觉不是真的人名,象在造假,退党网站的可信度自然会受到影响。

我们在面对面讲真相时,可以在刚搭上话时就先问一声:“您贵姓?”或者“怎么称呼您?”对这种礼貌问话,一般人都会回答:“免贵,姓……”这样做会拉近双方距离,让人感觉受到尊重。接下来如果讲通了,可以直接问名字。普通百姓,特别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民众,根本没有“用真名危险”的概念,可能对你给个化名还有点莫名其妙,所以根本不需要直接给起化名,除非他不愿报自己的真名。

有一次我在公交车站等车,给一名环卫工人讲了真相。我一开始已经问了他的姓,到讲完后刚要问名字时车来了,他正儿八经的用手比划着告诉我,我有事急着上车,他又有口音,我没听清。我知道他负责两站地沿途的卫生,觉的还有机会见到。过后,我真在一个十字路口的斑马线旁碰到了他,我们一起踏上斑马线。我象见到熟人一样跟他打招呼,说对不起,上次着急赶车没听清你的名字。他不慌不忙的取下背在身后的大扫帚,反转过来,用扫帚把儿,真象挥毫那样,在地上一笔一划写出他的名字,大大的。我称赞他的名字好,他很自豪,满脸笑容。在这喧嚣的大都市,在急匆匆擦肩而过的行人中,有人旁若无人的用扫地扫帚在斑马线上认真书写着自己的名字,有人在仔细观看、点头、夸赞……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一幅独特的风景,天上那无数盯着的眼睛都会看到,相信它已经永久的定格在宇宙空间,宣告着这个名字所代表的生命以至世界,得到了主佛的救度。

二、笔名、小名是原有的,化名也最好让声明人自己起

笔名是自己起的,小名是父母给的,反正都是人原本就有的,对本人来说有很强的认同感,不会遗忘,而别人给起的化名就不一定了,弄不好过后就忘了。所以我们劝退时可以问问有没有笔名或小名,有就用,如果没有,再起化名,而且最好让人自己起,这样既有认同感,又不容易重名。

几年前,我在公交车上与一位四十多岁的外来打工者搭上话。此人衣着朴素却举止得体、谈吐不俗。经了解得知他曾是农村基层干部。当时没条件详谈,下车时我给了他真相小册子。可能有缘,过了些日子我俩又在那路公交车上碰面。他明白了真相,愿意声明退党,并给自己起了化名“一凡”,当时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我就用他的姓加上这个化名帮他退了党。人不可貌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标准,如果我一上来就凭着感觉给他起个“天福”、“好运”之类的化名,很可能不符合他的心理需求。

在讲真相救人方面,大法弟子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所以想到的化名也会趋向一致,而常人自己起名就千差万别。成千上万的人都叫“平安”,势必造成重名泛滥的现象。数以万计的“平安”,谁是谁呀?怎么作证?

当你把劝退与用什么名字退放在一句话里说,比如“我给你起个好听的名字××,你退了吧”,“我就用××这个名字给你退了吧”,这样一下子就把人家愿意用真名或者愿意自己起化名的路堵死了。

三、不要急功近利,不要“随大流”

急功近利是邪党文化的表现,在当今中国大陆极为盛行。大法弟子救人要有紧迫感,但决不能急功近利。紧迫感来源于责任,而急功近利则源自欲望,它容易导致不择手段。劝退中,询问姓名有时的确是一个难关,或者瓶颈,因为涉及到被劝者敏感的安全问题,進而决定劝说者能否马到成功。有时该讲的都讲了,对方没有异议,可是一问其姓名,就卡壳了,不愿说,特别是社会中上层人士,或者邪党严密把控部门的工作人员。这是邪党文化中形成的恐惧心理造成的。

有鉴于此,有的同修为了能顺利通过这一关,就干脆避开了解对方姓名这一步,也不给对方自己起名的机会,直接说“我给你起个化名你退了吧”。这样又简单省事又能保证顺利通过。很多劝退的交流文章中都有“我给你起个化名你退了吧”这样的语句,于是,这似乎成了一个成功经验和固定模式,许多人都学着这样做,也不分具体情况和对象。这种“跟人学”的弊端现在已经显而易见了。

“随大流”是受邪党文化毒害的一个典型表现。实质上是怕心作怪,既怕担风险,又怕被落下,还是“从众”最安全,不少人做大法的事时就是这种心理状态。

四、要替别人考虑,要认真,不能敷衍

大法弟子无论做什么都要为别人着想。有人劝退的时候挺痛快,“平安1”、“平安2”的,一天退好几十。可是,想没想到后面接下去做的同修有多难?!因为规定一份声明中有重名的不给登,可是用很多重名的名单,到了发送名单的同修、退党网站的同修手里,不难想象同修们面对这样的状况有多犯难!登不登?怎么登?你省事了,别人可费事了!而且造成无法登记。

这种敷衍了事可以说是一种圆滑或者投机取巧,难怪大陆同修到了海外,觉的海外同修想问题“太简单”,其实是我们太尖滑。正如师父说的:“有时候媒体用你们,有的时候项目用你们,你们的想法,那种党文化的极端做法、说谎、糊弄事的工作作风,真的使他们受不了。”[1] 许多事让我们弄弄就走样了。最初规定是可以用笔名、小名,后来弄成用化名,再后来声明人自己起化名成了直接“被化名”,最后连“劝”带“化”一句话就囊括了。这种极端做法和糊弄事看似让事情简单了,实际带来的结果却复杂了,收拾起来有多难啊!

有个同修在南方沿海大城市上班,她经常利用午休时间从写字楼出来,到街边快餐店与人接触讲真相,有时坐地铁好多站追着人讲,直到讲通,非常不易。可是劝退时她从不问人姓名,也不当面帮人起化名,而是回去后自己想个名字就上网给退了。当事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化名”了。直到有一次她回北京,我们一起交流,这种情况才被指出并制止。她避开了劝退中比较敏感的那个难点。

有人觉的叫什么名字无所谓,神看人心。对,我们的使命是在世间证实法,当然要把世间这一层的事认认真真做好。神韵现场演出时,有神在另外空间相助,那人世间就不用认真演了吗?

善用辅助工具。明慧网二零一四年刊登过“电脑版化名生成工具1.0”,用这个软件可以在电脑上自动生成三退化名,可选带姓的、不带姓的,有性别特征的或中性的,点击一次就可生成最多五万个不重复的化名,简便易行,可打印出来提供给面对面劝退的同修,有助于减少化名重名。上网发送三退名单的同修不但要按规定把好关,还应当就有关规定及时提醒在第一线劝退的同修,大家共同把事情做好。另外,每一份声明都要注明日期,别忽略了。

正法到了今天,天象变化如此巨大,诉江将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展开,更多的世人会从中觉醒,怕心会越来越小,我们劝退时也应尽量减少化名的使用。能用真名退,就不要用化名;能自己起化名,就不要帮助起;实在要帮助起,也要起个正常的名字。

注:
[1] 李洪志师父著作:《二零一四年旧金山法会讲法》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