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秉公执法的清官

Twitter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二零一五年十一月五日】清朝的邵嗣尧,在康熙十九年,在直隶柏乡为官。他兴水利,禁止官差扰民,百姓安居。

县里的大学士魏裔介是邵嗣尧考科举的会试的主考官。按照惯例,邵嗣尧应当拜在魏裔介的门下,形成官场上的关系网,互相维护。魏裔介的家人犯法,邵嗣尧却能严惩不贷。

又有旗人毒打他人,进入县庭,其势汹汹。邵嗣尧不屈权贵,把他抓入大狱。案子的公文传给审讯官,审讯官不敢接这个案子。邵嗣尧都依法办案。

有人说应该开凿滏阳河来通商船。巡抚于成龙与邵嗣尧商议,邵嗣尧力言不可,说:“此河旱涝不定,未可通航。即便能开通,恐怕通航的利润归于商人,漕运的弊端害处却要由穷人承担了。”这事就作罢了。

康熙三十三年,江南缺一个学政的官吏。康熙皇上说:“学政关系人材,朕观陆陇其、邵嗣尧操守学问俱优,若以补授,必能秉公校士,革除积弊。”就任命邵嗣尧督管江南的学政(教育)。邵嗣尧积劳成疾,病逝后,身无长物,同僚凑钱才使他的棺柩回到家乡安葬。

圣祖康熙皇上澄清吏治,选拔廉明,所以,贤吏尤其多。像邵嗣尧这样的,能使名字上达到皇上的耳朵里,得以闻名于天下。

(《清史稿卷四百七十六列传二百六十三循吏一》)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