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我做到了忍

Twitter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2006年7月5日】师尊在《何为忍》中讲:“忍是提高心性的关键。气恨、委屈、含泪而忍是常人执著于顾虑心之忍,根本就不产生气恨,不觉委屈才是修炼者之忍。”

长久以来我对这个“忍”在实践中都是处于人的强忍的状态,我对自己不能克制自己的急脾气而痛苦不已。修炼9年多了,由于自己不能忍一时之气,而与同修、与家人产生了很多矛盾和不必要的隔阂。尽管我在法理上都能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下决心克制自己的脾气,告诉自己遇到问题不能发火、心平气和,不能出言不逊。可是,每次只能好一点点,哪怕当时能强忍住,但是心里还是放不下,甚至事隔很久仍然不能释怀。要做到坦然,无怨无恨,根本不产生气恨,可能对我来讲好象根本做不到。我对自己都失望了。

可是这次在过关中,我真正体会到了这种“根本就不产生气恨”的忍是种什么样的状态,使我再一次对于分清什么是先天自我和后天形成的各种观念和执著心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对师尊在《转法轮》第四讲中讲的:“我们失去的实质是不好的东西,是什么呢?就是业力,它和人的各种心是相辅相成的”的这段法的含义有了亲身体验和更深的体会。

前些日子由于同修给我提了意见,我认为很不符合事实,开始还强忍了一会儿。后来就开始辩解,可是越解释越有气,最后觉的自己太委屈了,以致开始大哭,那真是忿忿不平啊。那种矛盾冲击心肺的难受劲,真是不好过。后来几天,我就使劲学法。学法时就不难过了,心态也平静了,可是放下书,过不了一会儿,那种让人觉的委屈、不公平、受冤枉的痛苦又会搅的我心烦意乱。

那天下午,我又哭了一会儿,突然觉的自己状态不对,就想,干脆我来发正念吧。我不想痛苦,但痛苦老是要来缠我,那我就把这个让我痛苦的东西清理掉。师父不是说我们用神通是必须的吗。于是我坐好,开始发正念,立掌清除干扰我非得让我痛苦的不好的东西。半个小时后,我觉的很轻松。家人(同修)问我还气吗?我大声说:我不生气了,我把它清除掉了。果然以后几天我就不生气了,心态也好了,平时瞪着眼粗声大气的说话态度不见了,变的温柔了。这真令我吃惊。

紧接着考验又来了。丈夫家的哥哥、姐姐打来电话,说婆母病了。丈夫家就我们俩口子和婆母三人修炼。平时婆母碍于情面很少给儿女讲真相,偶然讲真相,一旦她觉得自己说不清楚就又不讲了。不修炼的儿女平时看她身体好,也就不说她。这次儿女看妈病的厉害,血压高到180,就强行把她送到医院。医生说要住院。婆母坚持要出院,可没给儿女一个解释为什么。儿女又急又气没办法,只好把她弄回家。回过头来,他们可就把矛头对准了我们俩口子。

当然,我知道矛头实际就是指向我的。他们认为我是“指使者”。因为他们觉的我为了坚持炼功,被迫害的工作丢了好象无所谓;到处讲真相被抓去坐了牢还跟没事似的,出来了更坚定,所以他们就认为是我把婆母教成这样的。丈夫的姐姐再三劝婆母吃药被拒绝后,就对着我破口大骂,骂的可真够难听!

她骂完后,我倒丝毫没有生气,还是乐呵呵的。我也纳闷,我今天怎么就一点不生气呢?哎,我真的没生气耶。我一下子悟到,原来让我生气的东西真的被我清理掉了。我明白了过去我为什么老要生气。那是因为我把那个不好的物质当成是自己了,我在不自觉的承认“那个不好的心是我自己”的前提下去克制它,所以去的那么艰难。现在那个不好的物质去掉了,和那个不好的物质相辅相成的那个心也就去了。这次我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根本就不产生气恨,也没有委屈的心时,那就是坦坦然然,宽宏大量的豁达。

当我能忍了对方的这一时之气后,师父把一切怨缘都给我善解了。她们把矛头对着我,这也是因为我过去讲真相时不能忍而跟他的家人产生的矛盾的结果,也在我能宽容的理解他们这次的言行,不计前嫌,在善待他们中得到了善解。我内心真的是感激师父啊!师父一次次的给我安排提高的机会,让我能从中悟到法理,升华上来,真的是费尽苦心。感谢师父的慈悲救度。

写出这段修炼经历,想和同修交流的是:修到现在,我们都应该能清醒、理智的分清什么是先天本性的自我,什么是后天形成的观念和人心,能分辨的清我们才能更好的、更快的走过一道道修炼难关。在《转法轮》最后师父不是告诉我们:“修炼功法的本身并不难,提高层次的本身并没有什么难的,就是人的心放不下,他才说是难的。”我们修炼就是去人的心,但是我们得明白什么是人心,哪些才是人心,才好去,才能放下人心。师尊在《道法》中讲:“长期以来大法中的众生,特别是弟子一直对法在提高心性方面存在着一种不同层次的误解。每当魔难来时,没有用本性的一面来认识,完全用了人的一面理解,那么邪魔就利用了这一点没完没了的干扰与破坏,使学员长期处于魔难之中。”所以作为大法弟子,从这么邪恶的迫害中走过了这么多年,我们现在真的遇事要用本性的一面,也就是神的一面来看问题。当我们以神的那面来对待时,那真的是什么都能放下。而当我们人的东西都放下时,真的如师父所说那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谈一点粗浅认识,请慈悲指正。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