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实的态度与对修炼的态度

Twitter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2003年11月14日】今天在明慧网上看到大陆南阳学员的一篇短文。起因是当地一家媒体11月7日以整版的篇幅刊登了一篇以景占义的名义诋毁大法、给师父造谣。该文作者认为,虽然制作和发表诋毁文章的人是被邪恶利用的,但邪恶势力能在《南阳晚报》上发表,也需要南阳当地的大法弟子找一找自己,是不是在正法修炼中存在一些不足;作者同时还针对自己看到的情况提出了几点积极建议。由此思路,我联想到纽约星岛日报和加拿大华侨时报诉案,以及纽约暴徒当街殴打法轮功学员事件,觉得这两个地方的学员,以及看到听到此事的学员都应该借此机会找一找自己。举例说,比如可以看自己是不是真的象自己想象的那样充满理性地正念正行?是否真的对大法和师父有金刚不破的正信?自己对真象是否有足够深刻、全面的理解,是否能够面对世人用通俗易懂而又清晰明了的语言,入情入理地把真象讲清呢?还是我们对某些真象也心存疑惑,或者只会机械地套用师父给弟子讲法中的原话?我们是否能够坚持学法修心、发好正念?等等。

谈到这里,我想谈一谈对现实的态度问题。出现问题之后能够冷静地找自己,看是自己有什么地方有不足与执著(被邪恶钻了空子),及时按照大法的要求纠正和调整自己,这是大法弟子的行为,也是我们实践“真善忍”原则的具体体现。正视现实、承认现实是“真”的基本要求,能否看到问题的实质,是每个人修炼功夫的体现。当年日内瓦联合国人权会议的教训我们必须吸取,不但要向内找,而且要找到实处,否则等于自己干扰自己、浪费师父在正法中给我们开创的宝贵时间。

那么遇到问题后向内找,是否等于承认了邪恶迫害呢?当然不是,因为我们的向内找是在明白自己受到邪恶破坏性检验的大前提下进行的,我们并非关起门来只做学法向内找这一件事,而是要同时抓住机会向世人讲清真象、给邪恶势力和邪恶之徒的行为曝光,让人们从中受益。

那么在邪恶迫害我们时我们还强调向内找,是否会增加负面因素、不利于整体协调呢?也不是。因为是否能够看清问题所在和认清问题后积极应对还是消极应对,这是两件事,它们之间的联系要靠人来选择和确定。——看到自己的观念、执著与不足之后,积极地按照大法的要求,真的象一个大法弟子那样提高心性、改善自己的言行,这是正确的修炼态度,那么这件事在修炼中起到的作用也必然是积极的、正面的;同时,因为我们心性提高了,所以我们能够在今后的讲真象中做得更好,给世人带来更大希望。反之,如果看到问题后就消极了、泄气了,摔了跟头趴在地上不起来了,那只能说明自己对修炼的态度有问题,没有足够的正念面对问题、没有应有的正行来善化这一切。这两种不同结果都是当事人自己的选择。

我觉得上面谈到的这两方面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是否能在正法修炼中不断精进。孙子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讲真象中,无论是纽约暴徒行凶案还是华侨时报诉讼案,我们都要学会洞悉邪恶在针对世人和我们的什么弱点下手,学会体谅世人,多想怎样做才有利于世人了解和理解真象;在修炼中,我们要洞悉障碍我们的观念、执著等败坏物质所在,才能更好地清理它们,净化自己的身心。

其实无论邪恶认为它们自己是尖是拙,每一次它们针对我们发起攻击,无意中都给我们提供了看清我们执著与不足的直接线索。例如邪恶大造声势,诬蔑大法不让人吃药,那往往是我们相当一部分学员学法不深,自心对修炼和吃药的关系问题认识不清、或者有相关的根本执著(把学大法当成了祛病的手段并执著于此)造成的;当我们这些学员对法理理解好了,能针对这个问题澄清事实、讲清真象了,邪恶也就无法再在这个问题上造谣惑众了。

又如,邪恶攻击我们崇拜师父,往往是我们有的人长期摆不正自己与大法与师父的关系造成的,或因为自己在大法中修炼顽症、绝症消失了,就用人的情和方式对师父感恩与维护,或因为知道师父讲的法理高,就用人心把师父当成常人式的领导去追随去崇拜,而不是真的听师父的话,按照师父对大法弟子的要求从法上理性地去认识法、理解法,按照法理的要求去做好;或者言必称师父,但却常年不知如何学好法,不能在修炼中精进;当受到邪恶攻击时,又从反面吸取教训,不敢再承认和证实大法给亿万民众(包括自己和家人)身心带来巨大收益的事实,不敢承认师父的伟大无私,甚至因为个人执著的存在而否定了自己过去的修炼、否定师父和大法。这些都是还没有真正理解大法的内涵、悟性差、心性差的表现。其实只要看清了真正的问题——个人的执著所在,放下它,用正念对待师父、用大法弟子的心态维护师父和大法,邪恶就不敢再拿这个问题做文章了,否则等于它在替我们告诉世人大法师父的伟大。

总之,只有我们真的圆容地理解好大法,才能在实践中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过程很重要,结果同样能说明许多问题,正法修炼中的事一般都不会只因为我们的初衷是好的,就自动出现好的过程与好的结局。只有我们在每一个机会当中都真的正念正行,才能让邪恶彻底消散,让更多世人受益,较好地完成我们的历史使命。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