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正视生命科学的风险

Twitter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2000年8月5日】 看过电影《异形》(Aliens)第四集的读者,可能对里头的外星怪物见怪不怪,反而会对女主角发现自己的失败复制品时,悲恸不已的一幕,感到毛骨悚然。

一个同女主角的脸孔长得一模一样,却肢体残缺的复制人痛苦不堪,要求女主角帮它结束生命。女主角终于含着眼泪,愤然把自己的复制人毁灭。

人们最近不断在报章上读到有关生命科学的新闻,这个多数人听来似懂非懂的概念,正以惊涛骇浪之势席卷全球,但其许多“恶果”,早已在人们所看过的电影中出现。

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英国作家威尔斯(H.G.Wells)的科幻名作《人魔岛》(The Island of Dr Moreau)就叙述了疯狂的科学家在小岛上,进行结合人类与动物基因的工程,结果制造出半人半兽的怪物。

……

总之,可能导致恶果的,不在于科技的进步,而是人们如何利用科技。由于人们对改造基因的欲望十分强烈,生命科学成了双刃剑----一方面可以协助人类医治疾病,延长寿命;另一方面也能在失控的情况下,通过无法逆转的基因改造,给人类带来无穷的祸害。

这里举几个同新加坡有关的例子加以说明。渴望得到移植器官的人,可能不会反对复制自己的身体,以获得有关的器官;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将对道德和良知带来连串的冲击。设立有效的机制,在法律和道德上管束人们应用生命科学,因此成了当务之急。

在新加坡这个开放的多元种族社会,生命科学尤其具有另一层意义。由于各种族的整体表现不一,主张“基因决定一切”的“基因决定论”(genetic determinism),以及通过基因改造加强人种的“基因优生学”(eugenics)很容易获得支持。

讨论不同种族的基因已经够敏感了,更何况是要修改和控制基因。歪曲生命科学的意义,将给多元种族社会带来一定的风险,是不是要未雨绸缪,现在就加以防范?答案显而易见。

此外,在“精英主义”主导的社会里,基因改造也给许多非精英带来了希望——他们可以摆脱基因条件不足的恶性循环,真正达到人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目标。

问题是一个完全由精英组成的社会结构,究竟能支撑多久?将来政府能如何公平对待人民提升基因的期望?这些都是大家必须深思的问题。

目前,本地就生命科学课题展开的讨论并不热烈,政府计划在明年通过研讨会或公开讨论的方式,讨论生命科学的法律与道德课题,到时或许能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

虽说研究生命科学的只是少数的科技精英,最终制定政策加以管制的是政府,但生命科学涉及的层面太广,绝非一纸公文就可以全面管制得了。

确保生命科学为善不为害,广大民众肩负一定的责任,他们能从不同角度考虑细节问题,协助使管制条例顺利出台与执行。

英国控制论专家凯文沃里克(Kevin Warwick)教授最近访新时,曾表示他虽然欣赏科幻片,却不苟同它们的“美好”结局。

他说:“像《梦幻科技》(Matrix)和《灭绝战士》(Terminator)之类的电影都很精彩,可是到了最后10分钟,就让我感到乏味,因为结局总是人类战胜机器。但是,在真实的人生里,有多少人能在最后10分钟化险为夷?”

生命科学也一样,如果每个人都抱着侥幸、事不关己的心态,不想对生命科学的正反两面进行深思,进而提出具体方案,万一问题真的发生了,我们是否有机会在最后10分钟化险为夷?

生命科学的讨论,值得每个新加坡人重视,症结就在这里。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