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一念各有报 福祸无门唯自召(上)

Twitter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二零一四年八月十八日】《尚书》云:“惠迪吉,从逆凶,唯影响。”意思是说顺着天道而行的,就是吉祥;违背天道而行的,就是灾殃,这就像影子随形、声音有回响一样。

《尚书》还说“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也都是讲的因果规律,善恶报应,不爽毫厘。要知道天地是没有私心的,而吉凶福祸的降临,皆是由人自心感召,如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意在提醒世人,慎重自己的起心动念,其中一念若是有了丝毫的差错,那么福祸的果报就会有天壤之别了啊。

人若是能够把报应二字反复思考,择善而从,恭慎自己,顺应天理,那么心就会与天道相合,静则杂念不起,动则万善相随,自然就会得到善报。如果有人的心行与此相反,那么恶报也是避免不了的,因为不善之人,他们欺骗掩饰的行为,为神明所察见,以至于减少了他们的福份与寿算,忧患也就会跟着接踵而来。古人白天再三自省,夜晚不忘慎思熟虑,警戒谨慎,在清心寡欲之中,无非是思想着怎样守住善念,迎来福祥,避开凶祸。古籍中记载的这类事例不胜枚举,以下为《太上感应篇例证》中记载的几个善恶各报的例子:

一、导人以善

宋代程颢,倡导人们要遵循天理,仁民爱物,谨守纲常。他任地方官时,“教民以礼义。民有以事至邑者,必告之以孝悌忠信。立科条,旌别善恶。使奸伪无所容”。他常说:“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在自己办公的地方写上:“视民如伤”四个字,就是把百姓当作有伤病的人一样照顾,唯恐有所惊扰,事事对照,体现了对人民的爱护之深。

程颢任山西晋城县令时,县境内沿河的不法之徒,专靠威胁索取来往船民的钱物来生活。若有不从,则聚众焚烧船只,抢劫风盛行。程颢立即派人将这伙人的首领们捕获归案,看他们是为生活所迫,就既往不咎,让他们以当纤夫为业。程颢重视教化,使诸乡皆有学校,闲暇时遇到儿童读书“还亲为句读”讲解教授。由于治理有方,“晋邑几万室,几年之间,无强盗及斗殴者”。县内儒生越来越多,出现了人们互相谦让、互相敬爱、民风祥和的局面。程颢说:“为令之职,必使境内之民:凶年饥岁,免于死亡,饱食逸居,有礼义之训。然后乃尽。”

程颢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宋神宗问他“何以为御史?”程颢回答:“使臣拾遗补缺,裨赞朝廷,则可;使臣掇拾臣下短长,以沽直名,则不能。”意思是说:如让我对皇上拾遗补缺,看到朝政有什么失误能够补救,那我乐意干;假若使我专找臣下的毛病,告诉皇上,以换取名声,我则坚决不干。宋神宗听了很赞赏。程颢在御史任上进言颇多,涉及内容包括为君、为政之道。他提出为君要“以至诚仁爱为本,未尝及功利”、要“明善恶、辨忠邪”。他常给皇帝指出要循天理,注意防止个人私欲的萌发,神宗皇帝拱手对他说:“当为卿戒之。”一次,皇帝游玩,欲折柳枝,程颢当即劝道:“当春发生,不可无故摧折。”皇帝欣然听从,程颢并劝其推此及仁爱天下万物。

程颢回乡从事讲学,“士大夫从游者盈门。自是身益退,位益卑,而名益高于天下”。他的学生朱光庭跟从程颢学习了三个月,回去后别人问对程先生的印象,他说:“我就如在春风中坐了三个月。”别人问什么意思?他说:“先生慈眉善目,待人一团和气,循循善诱,使人受益无穷,如沐春风。”程颢一生富贵康宁寿考,受人尊敬,其子孙皆贤德,足证其平生善德广大所致。

二、济人之难

明代年间,湖南人钱国宝和周尚义两人结伴到四川做生意,先到成都买米,再到夔州卖掉,两人都赚了一些钱。钱国宝不幸患了重病,临终前留下遗书,告诉周尚义说:“我所以死在外乡,也是命中注定。我死后,贤弟可把我的棺材运回家乡,埋在祖坟地里。我妻还年轻,不要让她为我守寡,贤弟可娶她为妻,代替我教育我的儿子,赡养母亲,我在九泉之下也就瞑目了。”周尚义流着泪听了他的嘱托。钱国宝死后,周尚义把钱国宝的全部钱分成本钱和利息,锁在箱子里加封条。拿出自己的钱为其备办棺材寿衣,找了船运回故乡。到家后,把钱国宝的本钱利息交给钱母,一切丧事开支全由自己支付。

周尚义埋葬钱国宝后,在钱家旁边租下几间房子,开设店铺。凡是钱家每天生活日用,全部供给,每天向钱母问候请安,和钱妻互不见面。钱国宝的儿子六岁,到村学读书,周尚义早上送他上学,晚上接他回家,时时照看。钱母想按照亡子遗书,把儿媳嫁给周尚义,周尚义坚决拒绝说:“无论谁都想让妻子守节,亡兄因为母亲年老儿子幼小,不得已才有这样的想法,这不是他的本意。我怎能做下以嫂为妻的败坏人伦的事呢?”钱母感动而止住了这事。周尚义后来娶妻生子,钱国宝的儿子始终把周尚义当生父一样看待。周尚义本是一个做生意的人,没有读过诗书,但他所作所为,每一件事都合乎圣贤的言论。

三、雅量宽宏

清代时,浙江人许容以擅长写文章出了名。但是他非常谦虚,从不拿自己和有才能的人相比,待人恭敬礼让。当时学校测试士子,许容的一个朋友偷盗了他的文章,得到了第一名。此人得意忘形,见了人就吹嘘,竟然忘记被盗文章的主人,在许容面前亦自夸那一篇文章。许容的很多朋友都为他感到不平,大家想要当面斥责那个偷文章的小人。许容极力阻止大家,说:“文章的遭遇,关系着一个人的命运。他的命运该当第一,与文章有什么关系?你们以后不要再提那篇文章的事了。”

那个偷他文章的朋友听说后,忙跑来向许容认错,并再次向他索求文稿,许容仍把自己最好的文稿送给他。又是一场考试,那位朋友又凭借许容的文稿考上了进士,而许容却名落孙山。这位朋友竟然也不感谢许容,许容也没有计较。后来,这位友人作了山东滕县尹,许容正好北上赴考,路过滕县,停船休息,县尹外出拜见客人,看到许容假装不认识。回到县衙后,让人四处驱逐浙江人,不允许浙江人在县境内停留,目的想赶走许容,怕许容说出文章的真相。许容原来就没有停留访友的心思,也就一笑了之。

许容到京城后,考中进士,皇帝钦点山东巡抚之职,正好是滕县尹的上司,滕县友人无颜来面见许容,写了封告病辞职的文书呈上。许容安慰这位朋友,把他留下来,始终不提先时文章和滕县驱逐的事情,对待他仍然象初相识时一样友好。许容不炫己长,不记人过,雅量容人,人们称赞他因为器量大所以福量才大啊。

四、以德化民

陆陇其,康熙朝著名清官,推行善政,以德教化百姓,深受百姓的拥护和爱戴。

陆陇其任河北省灵寿县知县,他在审案子时,每次传唤原、被告双方到庭,都婉转地开导他们说:“你们平日都是关系很密切的人,今天不过为了婚姻、土地、钱债等小事,一时矛盾不能忍耐,以致开启讼端,既花费时间又耗费精力,往往所花费的钱要超过所争的钱。一经官府判决,当有输赢,从此变成仇敌,互相怨恨几代,后悔可就晚了。国法不加在有理人身上,你们回去仔细考虑三天,如果都想通了,可以来撤诉。”听了开导,诉讼的双方往往感激得流泪,并当堂作出保证,象当初一样和好。陆陇其遍赴各乡讲学,使人人知善之当为,使民风淳厚,人际关系和谐。他为官清廉,调往江南任职时,随身携带的仅有书籍数箧和铺盖而已。百姓们扶老携幼,哭泣着为他送行,久久不肯离去。随后,人们为其建立生祠纪念。

陆陇其调任江南嘉定县知县。嘉定是个大县,百姓生活贫困而民间习俗又追求铺张浪费。陆陇其实行乡约,多发文告,反复教育百姓,务必去掉好争斗和轻生的习俗。他以身作则,提倡简朴,吏民纷纷效仿,铺张浪费的人都让别人看不起,民风渐趋淳朴,生产迅速发展起来。每遇道台过生日,他就带着挂面十卷,一斤重的蜡烛一对,前往祝寿,人们都说陆陇其的官品、官德是百姓的福份。皇帝下诏让九卿举荐学问优长、品行可用的人,陆陇其被荐为京官,升任按察使。他离任的时候,百姓们拥道而哭为他送行,如同离开灵寿的时候。后来亦为其建立了生祠。

陆陇其为什么受到人们如此的景仰?因为其“爱民之心,夙兴夜寐未尝一刻去诸怀”,真正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成为清儒中从祀孔庙的第一位。人们称赞他的清廉:“有官贫过无官日,去任荣于到任时。”

(待续)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