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科学家谈科学与信仰

Twitter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一九九九年七月七日】一次在普林斯顿时,爱因斯坦对一位听众说:“科学只能发现事实,却不能发现真理。而宗教则即评价人的思想又评价人的行为。”

“我发现,在对现实理性本质的信赖上,‘宗教信仰’是最好的表达,只要它能触及人的理智。每当失去这个,科学就沦落为没有灵性的经验主义。”

“我从不认为自然是一种用途,或者是与人类类似的什么。我所看到的自然是一个无比壮观的结构,我们对它的理解之不完善,足以使一个有思想的人真正感到自我的渺小。这是真正信仰宗教的感觉,与神秘色彩无关。”

“未来的宗教将是包罗宇宙的宗教。它将基于感知、体悟而排斥教条。”

自然选择和其他自然规律似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一些对是否有神存在持怀疑态度的科学家看来,这个事实使他们的论点难以成立。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物理学家温伯格(Weinberg)说过:“这个宇宙越显得可以理解,它也越显得没有意义。”他在1977年出版的书“头三分钟”以这句话为结束语。温伯格于1979年获得诺贝尔奖。他的这句话在科学与信仰的争论中被双方都多次引用。今天,温伯格说,“我不想收回这句话,但我想再加上一句:人们通过互相关心、探索宇宙,以及做其它值得做的事情,能使生命更有意义。”至于科学的发展,温伯格认为,“我们所了解的物理规律似乎是绝对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没有什么意义或用途。”

德杜(deDuve)是比利时罗温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家,于1974年获诺贝尔奖。他说,“我的许多科学家朋友都是顽固的无神论者,在某种意义上,无神论是被科学建立或加强的。不信仰宗教只是许多可能的个人观点之一。”

林德伯格(Lederberg)是纽约洛克非勒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195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他说,“目前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没有神的存在。无可辩驳的是,宗教信仰激发了我们进行科学探索的动力。除此之外,都是猜测。”

在研究领域,科学院和美国科学发展协会都已经展开项目,促进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对话。新的研究所的成立,包括芝加哥宗教与科学中心,加州伯克莱神学与自然科学中心等,旨在科学与宗教已行成的裂缝之间架起桥梁。剑桥,普林斯顿等大学也设立了两个领域交叉学科的教授和讲师职位。

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恩斯(Townes)在1995年所著的物理学书“波的制造”中,谈到宗教信仰的问题,长达30页。

斯康特(Scott)曾是伯克莱物理学家,现担任麻省州立大学阿姆赫斯特分校校长。他说:“在现代学术界,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必须嘲笑宗教信仰才能被人重视。但是,真正伟大的科学家并不害怕思考他们工作中的信仰问题。他们认为这些问题从知识角度都是很值得思索的。”例如,牛顿为《圣经》中的预言所吸引。他认为,行星的黄道带几乎都是一样的,这不是偶然形成的,它反映出制造者的审美观。海森伯格借助东方神秘文化创立了不确定理论。薛定谔认为数学定理中的内在美可能是超自然影响力的表现。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